学术前沿 · 逐光而行丨中国工程科技论坛第353场暨第十二届中国分子诊断技术大会——青年论坛圆满召开
日期:2023-03-28 来源:尊龙凯时 - 人生就是搏!

2023年3月25日,“中国工程科技论坛第353场暨第十二届中国分子诊断技术大会——青年论坛”在江城武汉圆满召开。

论坛现场火爆

作为第十二届中国分子诊断技术大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届青年论坛以特邀报告的形式,紧密围绕分子诊断领域学术前沿及新技术在感染性疾病领域的应用开展了深入交流和探讨,为各位年轻有为的专家老师们带来了一场不可多得的学术交流盛宴。

特邀报告

淄博市市立医院党委副书记、淄博市呼吸感染与临床微生物重点实验室主任刘波对《病原学检测在肺部感染诊疗中的应用》进行了精彩的报告。

淄博市市立医院党委副书记、淄博市呼吸感染与临床微生物重点实验室主任刘波作报告

刘波主任指出,我国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发病率高,成人肺炎中病毒感染占39.2%。他表示,在呼吸道感染诊疗中,及时发现病原体并进行干预可改善患者结局,快速发现病原体可缩短呼吸道感染患者住院时间。传统病原学检测方法仍有临床无法满足的需求,检出率低,耐药情况也需要持续关注,分子检测技术是呼吸道感染诊断或监测最重要的手段。目前能够开展分子检测项目的医院还比较少。他提出,传统方法和分子检测方法需要联合使用,推广临床微生物特殊标本处理流程。临床与实验室的充分沟通有助于改善双方工作,微生物工作者可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好的解读化验单,并力所能及的提供治疗建议。通过临床实例的分析,让临床微生物工作者更为感性地理解临床医生进行抗感染治疗的思路和需求。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陈宏作报告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陈宏作了题为《间质性肺疾病的发病机制中的基因组学数据库》的报告。间质性肺疾病是一组影响肺实质的异质性肺疾病,其中一些具有高死亡的特点。目前的证据表明,间质性肺疾病的发生是多个基因的改变和非基因性的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为了快速获得想要的基因、ncRNA的研究数据或ILDs相关的药物信息等,在一个数据库(ILDGDB)上通过手工挖掘随后汇总这些数据。当下,ILDGDB已完成第二版数据收集,数据库正在建立中。现ILDGDB包含数据如下:①基因数据:mRNA、蛋白、变异、靶向药物、敲除信息等;②ncRNA相关研究信息;③高通量转录组、蛋白组等多组学数据信息;④治疗措施(如吡非尼酮、间充质干细胞等)的相关数据;⑤单细胞测序相关数据信息。后续将逐渐更新RNA-seq网络工具及单细胞测序网页工具。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PCR实验室副主任任峰作报告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PCR实验室副主任任峰作了题为《分子诊断技术助力呼吸道感染快速检测价值及思考》的报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是全球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其相关的病原体种类复杂、感染致死率极高,给患者健康带来许多的痛苦和高昂的费用负担。感染性疾病主要的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等,诊断不清会导致病情反复。他表示,对病原体实现早发现和早诊治当下可以应用多种方法,这些方法具有各自的优缺点,其中对病原体分子诊断技术有极大的需求。未来希望分子检测技术能够检测更多种病原,有更高的分析灵敏度,更短的报告周期。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感染病科副主任王刚作报告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感染病科副主任王刚作了题为《 “two sides of the same coin”——感染分子诊断》的报告。感染的发生发展是病原体与宿主相互作用的结果。近年来感染性疾病诊断进展迅速,特别是病原体快速分子诊断,基因测序等。然而单纯依赖病原学检测,不足以解决所有临床感染诊断问题。宿主水平分子诊断是富有希望的方向。本报告围绕病原体和宿主两个层面探讨感染分子诊断。以活动结核宿主基因检测为例,讨论从宿主角度鉴别结核的可行性。另外,他表示,区分细菌和病毒感染也非常重要,对于耐药情况也有控制作用,可用的靶标也一直在筛选中。

技术报告:尊龙凯时 - 人生就是搏!病原体多联检新品及整体解决方案

尊龙凯时 - 人生就是搏!医学产品事业部副总监杨平博士作技术报告

尊龙凯时 - 人生就是搏!医学产品事业部副总监杨平博士以《尊龙凯时 - 人生就是搏!病原体多联检新品及整体解决方案》为主题作技术报告。传统微生物检测具有选择难、判断难、周期长的不足,新冠疫情的出现,使广大民众对核酸检测的认识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分子检测可检测一种或多种病毒,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性,已成为临床病毒学的诊断“金标准”。根据检测原理,核酸检测方法有变温扩增、等温扩增、芯片技术、测序技术等,不同的技术平台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应用场景。多重扩增技术主要用于多种病原微生物的同时检测或鉴定某些病原微生物分型。尊龙凯时 - 人生就是搏!顺势推出呼吸道病毒六项联检产品及全自动一体检测系统满足精准诊断的需求。由于联合感染普遍存在,多病原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尽早使用药物治疗可缩短住院时间,实现精准诊断及治疗,增加医疗资源利用效率。

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感染病医学部感染性疾病科主任黄磊作报告

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感染病医学部感染性疾病科主任黄磊作了题为《宏基因组测序在感染性疾病上的临床实践和启示》的报告。临床上可感染人的微生物种类繁多,涉及到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病原复杂、确诊率低、治疗局限是横亘在感染性疾病临床诊治中的三大难题。面对未知的临床感染,传统的培养法时间周期长、阳性率低,传统的分子检测方法指标数量有限且无法对新发、未知感染病原体进行鉴别。他表示,基于宏基因组学(mNGS)的感染性疾病病原体分子检测技术是传染病诊断领域中的新技术,使用宏基因组测序,使无偏倚的传染病超广谱病原体筛查成为可能,是传统病原体检测技术的重要补充和升级。mNGS技术在脓毒血症的辅助诊断、真菌、病毒和特殊病原体的鉴定、无菌体液样本中病原体的鉴定、以及感染和非感染因素的鉴别上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为抗感染治疗提供了新的利器。

湖北省妇幼保健院检验科病原组组长吴春晨作报告

湖北省妇幼保健院检验科病原组组长吴春晨作了题为《儿童感染性疾病分子诊断新进展》的报告。在儿童这一特殊群体中,病毒是引起感染的主要元凶,特别是呼吸道感染对儿童的生命健康构成了极大的威胁。此外,由于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甚至滥用,耐药菌株的不断增多使得此类感染的临床治疗较为棘手。准确掌握感染的病原谱,可以为制订相关传染病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临床上及早明确病原体,进行针对性的抗感染治疗则是控制感染的关键环节。目前常规使用的病原体鉴定方法存在着周期长、灵敏度低和检测病原体种类有限等不足。分子诊断是基于核酸的诊断技术,较传统的检测方法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快速,可以检测新型、罕见和未知的病原体等显著优势。目前较为成熟的检测方法包括荧光定量PCR技术、多重PCR技术、数字PCR技术、基因芯片、二代以及三代测序等多种技术。随着分子诊断技术的进展和成本的下降,其在临床的应用日益广泛,使得病原体的快速精准诊断得以实现。

广州实验室诊断技术创新研究与转化中心副主任关文达作报告

广州实验室诊断技术创新研究与转化中心副主任关文达作了题为《2021全国mNGS检测试剂质量联合研究》的报告。病原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技术(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通过对待测样本总核酸进行测序,理论上能“无偏倚”地检出全部潜在病原体,尤其适用不明病因感染的诊断。然而,由于该技术复杂程度高,且疑难感染的诊断极具风险,因此对该技术转化的产品能否满足临床诊断的需求,其与传统感染诊断方法的一致性尚未明晰。此外不同的mNGS技术,其一致性如何,亦缺乏相应的研究。本研究通过应用不同的mNGS技术,检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肺泡灌洗液,与传统的病原学诊断方法对比,评价mNGS技术在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诊断中的价值,在缺乏临床信息辅助解读的情况下,结果发现不同类型病原体的mNGS检出敏感性不均衡,以结核分枝杆菌最高,腺病毒最低,腺病毒检出率不高的原因主要在于判读报告过程中遗漏和部分产品生信分析流程不完善。在特异性方面,针对阴性样本的检测,仅有20%的mNGS检测产品报告能够直接判断为病原学阴性,对于定植和条件致病菌的判读不准确。他认为mNGS在应用前要使用种类多样的参考品进行性能考核,并建立良好的判读规则,才能有助于临床准确的感染病因判断。

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主任王丽作报告

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主任王丽作了题为《呼吸道病原体实验室诊断与临床应用》的报告。王丽主任介绍了人类历史上重要多次疫病传播和危害,病原体检测技术起源和进展。近百年的病原体检验技术的进步,既保留传统的形态学检查,也发展到了目前普遍使用的分子检验技术。呼吸道病原体感染多样化、复杂化对诊疗技术的要求精准化,即既准又快。多重耐药细菌感染已经到了尊龙凯时 - 人生就是搏!不得不重视的年代,每一个病原体感染的病例都不容忽视。她表示,检验需要和临床充分沟通,才能更好地解决临床问题。

致敬·Young之声

论坛特邀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科教处处长胡承、青岛市立医院检验科主任兼输血科主任宋卫青、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副院长贾海波、泰安市中心医院检验科主任赵书平四位专家担任议题主席做精彩点评并颁发纪念奖牌。


本届青年论坛内容丰富全面、讲题精彩纷呈、学术气氛热烈,不仅让与会嘉宾们感受到了主办方搭建的前沿分享、互相沟通、开阔视野的有益平台,也让全场参会同道们感受到了青年学者的学术生机与活力,受到了分子诊断领域青年专家学者们的高度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