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28日,由北京尊龙凯时 - 人生就是搏!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主办的“第六届单细胞时空组学技术高端研讨会”在北京北辰洲际酒店成功举办。
参会嘉宾合影
本届大会亮点纷呈,12 位单细胞时空领域专家领衔,围绕肿瘤、疾病、心血管、类器官、数据分析等各领域进行专题报告。吸引了来自全国 30 余家医院、47 家科研院所近 500 位嘉宾出席。
大会现场盛况
嘉宾致辞
程京院士发表开幕致辞
会议伊始,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医学院讲席教授、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程京在线对大会的开幕表示祝贺,并对参加第六届单细胞时空组学技术研讨会的来宾表示感谢和欢迎。程京院士提到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的应用,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在科研领域,单细胞时空多组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科研工作者提供了强大的“利器”,也为高质量科研成果的持续产出提供了有力保障。利用前沿技术,科研工作者在肿瘤异质性和标志物研究、肿瘤免疫治疗、干细胞研究、生殖发育、心脑血管疾病等诸多领域做了很好的研究,发表了多项世界领先的科研成果。程京院士希望本次大会为来宾了解先进检测技术、获取高质量科研数据建立起有效交流的桥梁,也希望科研工作者们发扬敢为人先、勇攀高峰的精神,勇闯科技“无人区”,努力解决基础科学问题和世界科技前沿的基础性问题,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添砖加瓦,最后,程京院士预祝第六届单细胞时空组学技术研讨会圆满召开!
邢婉丽教授发表开幕致辞
随后,清华大学医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北京尊龙凯时 - 人生就是搏!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邢婉丽教授也对近年来单细胞和空间技术的迅速发展做了简要而系统的概括。两种技术相结合,为高灵敏度和高分辨率研究细胞时空异质性和组织功能动态提供了重要支撑,为临床标志物和药物靶点的寻找提供了全新视角。尊龙凯时 - 人生就是搏!率先在国内开展单细胞时空测序服务,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与国内数百家机构合作进行多个疾病领域的单细胞时空技术应用研究,在众多国际权威杂志发表了 162 篇优秀的科研成果,总影响因子突破 2930 分。自 2018 年召开第一届单细胞技术研讨会,过去五届研讨会都顺利召开,反响热烈,成果满满。邢婉丽教授期待所有会议来宾关注单细胞时空组学应用进展,分享单细胞时空组学应用经验,并预祝第六届单细胞与空间组学技术研讨会圆满召开,所有来宾交流愉快。
特邀主讲嘉宾
北京大学詹启敏院士在线分享报告
开幕式结束后,由会议特邀主讲嘉宾北京大学詹启敏院士带来“前沿生物技术支撑医学科技创新”专题报告。詹启敏院士以“健康中国”战略角度为起点,提出我国健康事业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面临的主要挑战点包括重大疾病的诊疗、医学创新、大部分临床标准指南不统一。这种差距主要是医学基础研究及核心技术缺乏制高点造成。同时,詹启敏院士指出支撑医学发展的前沿生物技术具有突破性、引领性、颠覆性的时代特征,其发展趋势具有跨界融合、非线性创新、数据和智能驱动特性。医学发展史里程碑式的重大突破依赖于两点:科技创新和学科交叉。医学前沿技术的发展,特别是重大创新的突破性进展,是解决医疗需求的源动力。最后,詹启敏院士分享了肿瘤领域的前沿技术发展,提出单细胞测序是前沿生物技术重大创新突破方向的一个重点,可以拓展肿瘤精准靶向图,是未来肿瘤精准医学的重要工具,在揭示肿瘤异质性、进化演化、耐药性等方向也具有重要作用。
大会报告精彩回顾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郑哲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郑哲教授在线发表致辞,表示近年来随着单细胞空间组学技术的发展,在心血管领域有了很多新的发现和进展,课题组刘汉凝博士带来了题为“单细胞视角下的心血管疾病研究”的专题报告。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郑哲教授课题组 刘汉凝博士
报告之初,刘汉凝博士介绍了心血管领域的单细胞相关研究进展,其中心房纤维化是心房颤动尤其是长期持续性心房颤动常见的一个病理过程,通过分析数据库中已有数据发现,心房的非心肌细胞中,内皮细胞与成纤维细胞间的交互作用最为显著,转录水平分析发现内皮间质转化(EndMT)的 marker 升高,而蛋白水平的检测却未见明确的 EndMT 发生,为确认内皮细胞是否是通过 EndMT 在房颤心房纤维化过程中发挥作用,郑教授团队利用单细胞测序对小鼠心脏进行单细胞测序,发现内皮细胞中存在 EC_Mes_like 细胞,这类细胞在心房纤维化小鼠中占比升高,并且 Mes_like 内皮细胞通过 TGFB1 与成纤维细胞交互,促进成纤维细胞激活,导致心房纤维化的发生。
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 (BIOPIC) 白凡教授
来自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BIOPIC)的白凡教授为尊龙凯时 - 人生就是搏!分享了其题为“TDO2+ myofibroblasts mediate immune suppression in malignant transformation of squamous cell carcinoma”的研究成果,揭示了口腔癌变的潜在机制。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是发生在口腔上皮的恶性肿瘤,是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的主要类型。口腔癌变是始于口腔癌前病变的多阶段过程,其中口腔白斑(OLK)是最常见的类型。该研究对 13 个 OSCC 组织、3 个 OLK 和 8 个相邻的正常样本中的 131,702 个细胞进行了单细胞 RNA 测序。通过分析发现在 TDO2+ 肌成纤维细胞可以介导鳞状细胞癌恶性转化中的免疫抑制。研究提出了口腔黏膜恶变进程中的免疫逃逸的新机制,并为早期阻断口腔黏膜恶变进程、提高口腔癌和癌前病损提供了新的治疗靶点和思路。
北京大学云南白药国际医学研究中心 薛瑞栋研究员
北京大学云南白药国际医学研究中心的薛瑞栋研究员做了题为“肝癌克隆演化和中性粒细胞异质性”的专题报告。肿瘤免疫微环境(TIME)的异质性是肿瘤转移、复发和耐药的主要促成因素,但不同的 TIME 亚型如何与肝癌的临床相关性相关尚不清楚。薛瑞栋研究员团队对来自 124 名患者和 8 只肝癌小鼠的 189 个样本进行了单细胞转录组测序,分析了超过 100 万个细胞,将患者分为 5 种 TIME 亚型,不同的 TIME 亚型呈现空间上的有序排列,并与趋化因子网络和基因组特征相关。值得注意的是,在髓细胞富集亚型中富集的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TAN)群体与不良预后相关。通过体外诱导 TANs 和患者 TANs 的体外分析,发现 CCL4+ TANs 可以招募巨噬细胞,PD-L1+ TANs 可以抑制T细胞的细胞毒性。此外,在小鼠模型体内去除中性粒细胞减弱了肿瘤进展,证实了 TANs 的促肿瘤表型。薛瑞栋研究员的这一研究通过详细绘制肝癌细胞的异质性图景,发现了不同的 TIME 亚型,强调了 TANs 的免疫抑制功能,并阐明了针对 TANs 的潜在免疫疗法。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市眼科研究所 金子兵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副院长、北京市眼科研究所所长的金子兵教授为尊龙凯时 - 人生就是搏!带来了主题为“视网膜类器官”的报告。由于眼睛的特殊性,活体取样较为困难,因此视网膜疾病导致的不可逆眼盲的机制研究及治疗一直进展缓慢。视网膜类器官可有效模拟视网膜的体内发育过程,因此能够应用到视网膜疾病的各项研究。金教授介绍了课题组自主开发的小胶质细胞与视网膜类器官共培养在体外构建出视网膜“器官”,为研究视网膜小胶质细胞生物学、视网膜发育和视网膜再生奠定了一定基础。最后介绍了利用单细胞转录组等技术对视网膜类器官进行视网膜疾病研究相关成果,为视网膜疾病形成机制、药物筛选等方向的研究提供了参考思路。
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国家生物信息中心) 慈维敏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国家生物信息中心)慈维敏研究员做了”前列腺癌肿瘤细胞异质性演化及转录态可塑性的关键分子特征”的报告。该研究首选对 14 例未经治疗的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的肿瘤进行单细胞转录组测序,质控后得到的 79,596 个细胞,定义为 9 个主要细胞类群,其中上皮、内皮和 T 细胞类型占主导。通过 inferCNV 分析将肿瘤上皮细胞和正常上皮细胞进行区分,并将肿瘤细胞细分为 4 个亚型,在前列腺肿瘤亚克隆进化过程中,不同的肿瘤亚克隆存在转录异质性亚型的偏好性,这与患者预后的不良特征相关。进一步利用空间转录组技术构建了前列腺癌的空间图谱,在空间层面很好地区分开肿瘤与非肿瘤区域,基于 CNV 结果很好地将肿瘤中不同分化状态的细胞群分开,并能与病理注释高度吻合。该研究揭示了肿瘤细胞异质性演化及转录态可塑性的关键分子特征。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陈小松教授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陈小松教授做了“时空多组学技术帮助下的干细胞精准治疗”专题报告,报告从干细胞及外泌体应用布局、时空组学下的精准医疗、时空组学下的机制探索、临床应用及产业化 4 个方面进行了介绍。该团队重点关注干细胞/外泌体治疗技术对于再生修复的作用。干细胞治疗效果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性。目前已经用于医学治疗的都是同一种干细胞,忽略了干细胞存在的差异性及其功能效应。这种一药治百病的方式存在着缺陷,针对此问题提出了精准治疗。精准治疗就需要解决细胞异质性问题,单细胞技术能够很好的解决。通过对脐带干细胞进行单细胞转录组测序分析,将其分成了多个亚群,找到优势干细胞亚群,对其精准调控的机制进行研究。该研究为干细胞精准治疗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北京协和医院临床医学研究所 王晓月教授
北京协和医院临床医学研究所的王晓月教授带来题为“Single-cell CRISPR screens for precision medicine”的报告。精细解析人体内每个基因及其功能有助于精准化医疗的推进,但以往基于 CRISPR 的基因功能研究方法通量较低,成本偏高,因此需要一种高通量的方法缩短基因功能研究的周期。CROP-seq 是一种基于单细胞测序的高通量基因功能研究方法,王晓月教授团队利用该技术研究了肝脏发育过程中关键转录因子的调控作用。研究敲除76 个转录因子编码基因,并以转录因子调控的基因模块为单位进行分析,发现 P2 模块中的基因可促进肝细胞分化和成熟并参与调控糖代谢和脂代谢。相反,P4 模块中的基因对肝细胞的分化和功能发挥起抑制作用。王教授团队还进一步通过功能实验验证生信分析上的发现,结果显示无论是类器官还是小鼠体内,这些基因的功能均得到了验证。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苗智峰教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苗智峰教授为尊龙凯时 - 人生就是搏!带来了主题为“胃粘膜损伤修复的细胞可塑性调控程序及分子基础”的精彩报告。苗智峰教授介绍了其课题组发表的多篇文章详细阐述了能量代谢对胃黏膜干细胞损伤后分化增殖及胃癌发生的调控作用。课题组利用多种转基因动物及类器官模型,阐述了能量中枢 DDIT4-IFRD1-p53/mTORC1 轴触发并调控逆生发生的分子机制以及逆生对于胃癌发生的影响。进一步利用单细胞转录组技术证实了胃损伤存在逆生过程,解析逆生过程分子机制,最终确定相关分子标志物。这也为早期逆生的靶向治疗、阻断肿瘤的发生提供理论支撑。
首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 曲爱娟教授
来自首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曲爱娟教授分享了题为“ IL1β 调控与动脉粥样硬化进程”的研究成果。心血管疾病严重威胁居民健康,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病理生理基础。了解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细胞成分的多样性和揭示动脉粥样硬化中的免疫反应,有望使新的治疗策略成为可能。曲教授课题组利用单细胞转录组测序对高脂饮食 4 个时间点(0、8、16、22 周)的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行研究,发现随斑块进程,巨噬细胞中 IL1β 表达逐渐升高,E3 泛素连接酶 VHL 表达降低。通过进一步的数据分析及体内外实验,揭示了 VHL 及其下游 NLRP3 可能作为动脉粥样硬化治疗的潜在治疗靶点,为后续临床应用及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陈大卫研究员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陈大卫研究员在线做了题为“免疫放疗点燃晚期肿瘤暮光之城” 的报告。首先陈大卫研究员介绍了精准放疗和免疫治疗的发展历程。进而介绍了如何利用单细胞时空组学技术从放射与免疫治疗的机制、远隔效应、低剂量放疗、城墙基因、iRT 相关肺炎五个方面深层次解析了免疫放射治疗晚期肿瘤的机制。放射治疗不仅杀伤肿瘤细胞,而且也影响其它免疫细胞,主要表现为激活树突状细胞,增强自然杀伤 T 细胞的功能,增强免疫抑制细胞的功能和分化,重塑肿瘤的免疫微环境。在远隔效应方面,放射免疫治疗增强了远隔效应区域,保护 ALC(外周淋巴细胞)。低剂量放疗+免疫治疗可以促进 T 细胞进入肿瘤内部,通过重塑免疫微环境促进免疫细胞进入肿瘤内部,提高治疗效果。
10x Genomics 吴非博士
来自 10x Genomics 公司的中国区应用科学家吴非博士以“Workflow and technical key point of 10x Genomics solutions”为主题,介绍了单细胞平台可以检测单细胞转录、单细胞免疫组库、单细胞 ATAC、单细胞表面蛋白。空间转录组平台升级到 CytAssist 平台,可以兼容石蜡样本和新鲜冰冻样本,能够满足客户更广的样本需求。针对以上平台,吴非博士重点介绍了各组学技术的实验流程、关键质控要点(如细胞制备、完整核判定、cDNA 及文库检测)、影响因素(磁珠、乙醇残留等对建库的影响)及如何获取完整真实、可重复、有科学价值的高质量数据,为广大科研工作者拿到并解析高质量研究数据提供保障。
人气展位 实力圈粉
会议期间,尊龙凯时 - 人生就是搏!带来三款自研明星产品:动物组织细胞核分离试剂盒、FFPE 组织细胞分离试剂盒、植物组织细胞核分离试剂盒,现场咨询者络绎不绝,气氛火热。
精彩花絮
至此,第六届单细胞时空组学技术高端研讨会圆满落幕,感谢 10x Genomics 及上海仁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对本次会议的大力支持!
尊龙凯时 - 人生就是搏!“单细胞时空组学技术高端研讨会”自2018年举办以来,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六届,是国内单细胞时空领域的年度顶级盛会,本届大会的成功举办为广大科研工作者们搭建了交流合作的平台,为单细胞时空组学技术发展凝聚力量。相信所有与会嘉宾通过此次会议,相互交流,碰撞科研火花,将进一步推动单细胞时空组学技术的创新与升级,期待明年再聚!